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先是概括了南北战争的起因,之后介绍了战争过程,最后介绍了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2)教材作用: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这次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美国的进一步发展,为美国成为下一世纪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会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团结战斗才赢得独立的南北双方,这时为什么互相打了起来?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原因是什么?2.比较辨析北方在这场战争中怎样转败为胜?(颁布什么文件?作了哪些规定?起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林肯?南北战争有什么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酷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二、多媒体设计思路:利用课件引出问题,并辅助于教具学具帮助学生解答问题,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展示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知,更直观地去了解、感受美国南北战争全过程。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趣味性。教学手段采用幻灯片演示,辅以电教媒体,“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授课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鉴于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且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对于重难点采用讲述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①讲述法。结合多媒体向学生阐述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情景交融。②讨论法。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其展开讨论,一则可加深印象;二则可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③读图法。通过学生读图培养其分析、归纳、理解材料的能力。④演示法。用多媒体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1)听朗诵《哦!船长!我的船长!》(放幻灯片并放轻音乐做背景)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抒情诗《哦!船长!我的船长!》。”全体同学受到感染,看着幻灯片一起朗诵,气氛热烈。老师:“谢谢同学的精彩朗诵。这首诗所要纪念的‘船长’指的是谁呀?”学生:“美国总统林肯!”老师:“其中的‘可怕的航程’又指的是什么?”(2)林肯照片(3)投影本课标题美国南北战争讲授新课:(一)美国领土扩张(1)出示《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并简单介绍)美国独立时只有13个州9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美国版图也急剧扩大。北方的情况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已居世界第四位,由于南方把原料主要销往英国,又从英国进口廉价的工业品,所以北方几乎完全失去南方的销售和原料市场。随着北方工商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者,所以北方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方的情况:美国独立以后,南部继续保留和发展了大种植园经济,这些种植园主要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主要劳动力是黑人奴隶,这些大种植园主把生产的棉花和其他原料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的工业品,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主张维护奴隶制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南北双方在对劳动力、市场、原料等的占有和分配上有着非常尖锐的矛盾。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2)出示图片,让学生讲解他们表达的含义。学生:这是一幅漫画,它形象地说明了在西部土地问题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南部和北部的斗争。图中右侧背上写有‘南部’二字的人推动着一个大球。球上有个骑着马、手持皮鞭的西部牛仔,还写有‘奴隶制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