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2、能力目标: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3、知识目标:背诵、理解这两首诗。二、重点: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三、难点: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2、关于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3、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四、预习案:1、读准下列字音: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绵()2、朗读诗歌,划分朗读节拍。五、探究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知道,一切的艰难困苦都会过去,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未选择的路》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竟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4、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六、巩固案:1、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