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理清本文线索。【课前预习】1.读课文,圈划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音、形、义大毡子()主宰()倦dài()婆娑()学生笔记栏qiú枝()秀颀()旁yì()斜出无边无垠()恹恹欲睡()坦荡如dǐ()2.(1)画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并理清文章结构。(2)请找出具体描写白杨树形象的段落,大声朗读。想想作者是怎样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的。【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曾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曾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也曾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二.新授1.作者介绍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2.感知文本(1)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明确:怀着敬意的赞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并理清文章结构。明确: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并归纳出:“不平凡”三个字既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3.研读文本(1)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要如此高度赞美它呢?请找出具体描写白杨树形象的段落,大声朗读。明确:主要是第5节(2)再读文章,想一想《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明确:不是。第7、8段中的语句归纳:正因为白杨树的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4.合作探究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2段和第9段似乎都不是写白杨树的,它们与白杨树有关系吗?(1)读第2小节,并用文中三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黄土高原的特征,体会其作用。(2)读第9节,为什么要写到“楠木”?四、总结课文主题: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当堂训练】一、下面对课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B.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C.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D.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二、阅读《白杨礼赞》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1.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课后提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峭壁上的树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