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单元内容分析]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至南宋最终完成。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崛起,形成了新的城市风貌,也给两宋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代之而起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是中国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获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认识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贡献,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杰出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①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②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③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辽)国,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④西北地区的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⑤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灭辽、北宋。⑥赵构建立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⑦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⑧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并于1279年统一全国。⑨元朝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形成了京杭大运河。⑩唐朝初年出现了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⑾北宋时,漂浮式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制成“罗盘”。⑿南宋时期出现的“突火枪”是后世枪炮的雏形。⒀词盛于两宋,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流派。⒁元代最有创造性的文艺形式是元曲,《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杂剧作家。2.了解: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表现:强干弱枝、削弱武将权力、优待文人、完善科举制度。“重文轻武”国策对宋朝历史发展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文化繁荣,造成了军力不振的局面。②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集中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风貌,是宋代城市生活的缩影。③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④元朝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设立“行省”制度。⑤忽必烈以大都为中心,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并设立驿站。⑥元朝形成了漕运以海运为主、内河运输为辅的格局。⑦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2.过程与方法(1)能对两幅不同时期关于同一主题的地图进行简单的比对分析。(2)能依据教材的内容,分析前后事件的因果关系或不同事件的相互影响。(3)能运用年表形式,归纳整理某一时期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活动。(4)能用口头表述方式对教材中涉及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提出问题并表明自己的看法。(5)通过教师或教材提供的网址,围绕某一专题,利用网络输入关键词的方法,至少找到一个相关的历史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辽、宋、夏之间维持长久的和平关系,为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最基本条件。(2)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冲破了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城市中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3)“行省”制度是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调整、完善的产物。(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6)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这是宋代城市面貌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单元教学建议]1.教学重点(1)两宋新格局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宋代城市生活的特点有哪些?宋代城市生活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宋代在科技、文化上有哪些文明成就?(2)两宋以来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元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比之前任何朝代都辽阔的疆域的?2.内容解析(1)繁荣昌盛的两宋文明开创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格局北宋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针对唐末以来武将权力过重,政权频繁更替的状况,开国君主赵匡胤在政治上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强干弱枝、削弱武将权力、优待文人、完善科举制度,“重文轻武”的国策对宋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经济上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最终完成,江南经济赶上和超过了北方。此外,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崛起,形成了新的城市风貌,两宋时期的城市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商业繁荣、贸易活跃的地区如四川,由于金属货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