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气温时空差异的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基本划分,初步感知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温线的技能,并说出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征。2.运用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特征,掌握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了解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温度带的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动态图和图例进行分析总结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联系实际说明0℃等温线分布以及温度带划分的意义。2.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三、教学策略依据课标,充分利用地图等资料,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总结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探究形成原因。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回归到感性。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学案。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春节期间,南方广州的迎春花市,奇花异卉争妍斗丽。北方哈尔滨的冰灯展,人们冒着低于–20℃的严寒观赏冰灯,犹如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这反映出我国气候的什么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课件展示: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气候(第一课时)一、地图的那点事──破解地图密码1.读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课件提供话题导入新课展示我国1、7月气温分布图片,提示读图方法。分成两个小组,负责观察1月和7月的等温线分布,注意观察自创设情境,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1)数一数,除了-28℃等温线外,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2)这6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3)比较一下冬季漠河与海口的温差大约是多少度?由此得到哪些结论?2.读图分析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1)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提示学生,查阅图中有多少条等温线,温差如何?气温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引导学生得出冬己家乡的气温分布和变化特点。注意吐鲁番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位置特点。分析影响气温分布查找等温线条数,意在说明温差,也可以通过等温线的疏密确定各地温差变化特点。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2)7月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3)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二、追根溯源,“图”个明白读图分析,为什么冬季温差大呢?1.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冬季,加剧了我国的南北温差。2.青藏高原夏季低温的原因:三、谈气温,说影响1.描画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2.想一想:1月0℃等温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想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景色差异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3.高温、低温对人们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季受纬度、冬季风等因素影响造成温差大:夏季因日照时间、地形因素造成温差变小。关注0℃等温线的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课件展示我国的温度带的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例,观察并说出我国的温度带。根据各地的热量差异划分不同的温度带。的因素要考虑哪些方面?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阅读温度带的知识。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找出五个温度带、一个高原气候区,在图上指出它们的名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师生共议温度带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四、利用温热,服务农业──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1.地球上的五带(热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什么?2.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3.说出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名称。4.秦岭──淮河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