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课题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2.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3.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感情,懂得孝敬母亲。教学重难点:1.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2.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见《与课堂同行》73页)2.写作背景(见《与课堂同行》73页)知识预习一.积累词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查氏(zhā)瞥见(piē)人影憧憧(chōng)蹑手蹑脚(niè)妹仔(zǎi)脸颊(jiá)缝纫(rèn)女红(gōng)天籁(lài)内疚(jiù)蒙眬(lóng)元宵(xiāo)惺忪(xīngsōng)稚嫩(zhì)笑盈盈(yíng)道歉(qiàn)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含义,并且会运用这些词语说话。(1)瞥:很快的看一下。(2)负:这里是背的意思。(3)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4)巡阅:巡行观看。(5)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6)容态:容貌姿态。(7)欢悦:喜悦,欢乐,快乐。(8)蹑手蹑脚:形容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蹑,放轻(脚步)。(9)一饱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10)娓娓动听:健谈而感人。娓娓,言谈动听。(11)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12)莫名其妙:指某人的话或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不合常理,带有贬义。名:说出,说明。(13)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缘,因由。(14)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的引导人,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15)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出没有。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16)唏唏嘘嘘:哭泣后不由自主的急促呼吸发出的抽咽声。(17)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18)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19))歉疚:感到对不起别人,内心痛苦不安。(20)才具:才能。具,才干、才能。二.认真阅读课文思考: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话语、那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2.作者背书受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你能体会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吗?想一想,当时母亲心里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么?分别写一句话。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忍的象征。舒缓的音乐,真挚的语言,一曲《懂你》写出了多少儿女的心声,诉说了多少母子深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邹韬奋的情感世界,一起走进《我的母亲》中再来体验一下这种情感吧!二.整体感知1.过渡:邹韬奋先生的母亲深爱着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也体悟出了这份深深的爱。正是这爱、这体悟让我们在邹韬奋先生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母亲》中,看到了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形象。2.我们知道,刻画人物形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速读课文:文章选取了哪几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母亲对孩子的那份爱?给我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提示:老师以为概括事件一般应包含这几个要素:何人在何地做何事。而本文所写的事都发生在家中,人也确定,写的母亲,因此概括时应包含:做何事。)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读了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参考答案:(1)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2)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3)读了心痛“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4)读了母亲熬夜为子女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总结:慈爱善良勤劳能干情感丰富)三.品读课文1.过渡:我们平时读书写作常有这样的感受: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要想使人物生动形象,一定少不了描写,特别是一些细致的描写能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生动,令人久久难忘。本文所写的四件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