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掌握日本奴隶制封建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日对比,史料等,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2.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拓展资源,史料分析等,认识到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技巧。但我校地处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大多不够重视,学生知识面窄,世界近代历史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又要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符合现实教学以“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我们借助多媒体,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创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以教学目标为主导,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难点】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人类在经历过奴隶社会后纷纷进入到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我们来学习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活动2【讲授】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生阅读、把握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全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2.预习感知:(一)教师出示导学案中的预习感知(导学案中用不同的标示,如★和☆,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分层评价教学理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自主学习,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及疑难,以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形成。(2)鼓励学生在自学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师:在亚洲,最先进入封建社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什么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生:自由回答。师:东亚的日本是怎样进入到封建社会的呢?出示世界地图。师:日本地处亚洲东部,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说出你知道的日本?(地理、历史)生: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生:鉴真东渡等。生: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自然灾害频发,资源匮乏。师:如今的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先来了解日本的统一过程。【设计意图】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中日之间的战争与交往,梳理所学知识,将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日本大化改新1.出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概况:师: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古代日本统一的过程?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一段。生回答,教师归纳:(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2.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生:大化改新)师:我们了解大化改新前日本的社会状况。生:(1)阅读课本,分析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幻灯片展示: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师:怎么改?生:自由回答(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制度改革等)师: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名族,几千年来,日本不断地向中国学习,以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动脑筋:我们先来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问题)生:小组合作讨论师: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示图片:汉倭奴国王金印)生:汉朝。师: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