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师的教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自主学习1、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解放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3、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年颁布的,是在上提出的,此大会在召开。宪定:,特点:。5、简单介绍一下武汉长江大桥。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在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交通运输业7、下列有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B.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C.我国工业基础得到极大的改善D.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A.1949年9月B.1951年10月C.1953年6月D.1954年9月9、有史以来,我国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A.《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宪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合作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利用好地图)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巩固所学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工业化的起步(一)三年经济得恢复,现代工业要起步,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