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邓稼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邓稼先及生平。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3、学习邓稼先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崇高情怀,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邓稼先的崇高情怀。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4、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预习自测(一)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2.根据拼音写汉字Jié然不同chóu划yǜn育妇rú皆知马革guǒ尸céng出不穷家yǜ户晓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3)、每家每户都知道。()(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三)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学始于疑本文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和品质?质疑探究(一)整体感知,质疑探究1、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大意,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朗读(“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