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教学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同学们认真欣赏;上课后教师引入:一首民族大团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就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民族团结的友好氛围。讲授新课活动(1)多媒体展示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发展(1)吐蕃是今天(民族)的祖先,生活在_________(2)7世纪初统一吐蕃各部,建都________,吐蕃首领称为______.2吐蕃与唐朝的关系(1)唐太宗时将嫁给了松赞干布。(2)唐中宗时又将嫁给了,唐蕃“合同为一家”了。(3)___________年,唐蕃正式结盟。会盟碑屹立在拉萨________门前。(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南诏的发展(1)南诏是今天和族的祖先,生活在一带。(2)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2、与唐朝的关系(1)唐玄宗时册封为。(2)经济文化交流:效仿唐朝建立官制;效仿唐朝建筑样式修建________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的发展回纥是今天族的祖先;生活在_______________一带2、与唐朝的关系:①两次出兵助唐;②唐玄宗时册封为;③和亲;④经济文化交流。活动(2)检测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特别说明:本课的误区较多。其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唐朝时期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只介绍了吐蕃、彝族、白族和回纥族。从教材《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还有突厥族等。其二,吐蕃与唐朝是并立的民族政权,不隶属于唐朝,到元朝时才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其三,六诏是政权名称,不是民族名称。六诏中的蒙舍诏发展最快,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政权。其四,南诏建筑的千寻塔是汉族工匠设计,与小雁塔风格相似,而不是指大理三塔。活动(3)合作探究、教师点评(课件展示)(一)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二)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三)讨论并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种?(多媒体展示)(四)利用唐朝的疆域图,按照地理方位填出各民族的位置,化难为易。(学生回答)(五)思考: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得到发展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活动(4)巩固新课1、课堂小结少数民族现在民族生活地区首领交往方式事件吐蕃南诏回纥2、正确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首先,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其次,需要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的几个具体表现:①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②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③唐朝与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册封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联系。④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巩固练习1、一首民歌的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连花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