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述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本教学设计将授课重点放在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上,第三目“布拉格之春”属于小字部分,主要由教师简单介绍。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建议教师适当穿插相关图片及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段历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赫鲁晓夫的改革,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东欧变革的原因,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分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史料,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历史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比分析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失误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不正常关系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本课难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教学媒体图片: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卡达尔,杜布切克等。视频: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个人报告,匈牙利事件。教学方法讲解法,例证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斯大林逝世。(讲述)1953年,斯大林病逝。在他之后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是谁呢?(回答)(讲述)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后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本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讲述新课】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讲述)赫鲁晓夫为什么一上台就开始掀起大规模的改革?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回答)(讲述)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这时候上台的新一任领导人,就决心要改变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示图片,讲述)这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从一开始上台就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补充讲述赫鲁晓夫的生平事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从中你怎样评价赫鲁晓夫这个人呢?(学生讨论,回答)(讲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缺点,也不能只看到他好的一面。任何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要全面,正确的认识、评价一个人,绝对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去评价他。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讲述)我们刚才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规模如此之大的一场改革,都包含了什么主要内容呢?他是如何针对斯大林时期制度的弊端进行改革的呢?大家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回答)(讲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存在的一些弊端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那么具体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他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学生阅读小字内容,回答)(讲述)他进行的这一系列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他最终并没有避免苏联走向解体,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会失败呢?(回答)(讲述)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他进行的改革才结束。这种没有从根本制度进行改变,而只是在一些具体措施上进行的改革,注定是不会成功的。二、匈牙利改革1.东欧各国(讲述)结合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大家要明确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阵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