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民族交往》一、教材依据:九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第三单元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第七课战争与民族交往。二、设计思想:在本节课中,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意识,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学生活生生的历史体验,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希波战争罗马征服地中海亚力山大东征2、能力培养①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收集,了解课文所列重大事实的具体事培养观察和鉴赏能力。②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希腊和东方的文化交融、罗马文化的传播扩散所留下的文化成果,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希波战争是希腊反对波斯入侵的正义战争。希腊人民为保卫疆土,捍卫自由,以弱克强、以少胜多、为后人树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范例。②通过分析,是学生掌握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重点: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促进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五、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性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六、教法选择: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七、学法指导:自学法,阅读法,讨论法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收集资料九、教学过程:【导人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导入: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东西方文明之间早已存在和平交往的历史。比如:通过商人、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的传播与交流,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也逐渐开阔、开放起来。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的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一)、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1、起因:波斯西扩,入侵希腊介绍波斯帝国,兴起于西亚伊朗高原,曾受米底人统治,居鲁士在位时期米底内乱,率波斯人起义,后波斯人灭亡米底获得独立。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不断扩张,最终建立起了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哪几个)2、性质:波斯控制希腊属于明显的侵略行为;希腊不畏强暴,抵抗侵略,是正义的自卫战争。所以,希波战争是希腊反对波斯入侵的正义战争。3、重要战役: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进攻希腊,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两军发生激战,雅典以少胜多,重创波斯军。(联系介绍马拉松赛跑的由来及相关人物)4、结果:希腊各邦士气高昂,齐心协力,长期抗战;数十年后,希腊人终于夺得了战争的胜利。5、影响:(请学生思考):希波战争的胜利,给希腊带来了什么影响?对希腊各邦:在地中海东部排除了强敌的威胁,取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希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由此进入了全面的繁荣时期。对雅典城邦:由于在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战后的雅典繁荣昌盛,在各邦中的地位上升。表现在:经济上:雅典本来就是以工商业发达而著称,战后更是获得了高度发展的机会。战争的胜利,给雅典经济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财源,雅典成为希腊各邦和地中海的商贸中心。军事上:雅典军队英勇善战,特别是雅典海军屡战屡胜,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雅典确立了海上霸权,甚至超越了原先斯巴达在希腊的军事强邦地位。政治上: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地位使得雅典有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顶峰,是比较进步的政治体制。(二)、亚力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在地图上指出马其顿王国的地理位置。(希腊半岛北部)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希腊,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斯巴达虽占据上风,但实际上两败俱伤,整个希腊从此有盛转衰。马其顿王国便乘机征服了希腊。1、东征的具体过程:①介绍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代表马其顿和希腊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②东征的主要对象就是最终攻灭波斯帝国。③介绍东征的具体路线图:课本49页。④东征的结果是建立了世界古代史上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