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学法指导人教新课标版古人言:“赠人以鱼,只为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跨世纪人才工程的关键时期,给学生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是势在必行,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初中地理,这类在主观客观上都不受重视的技能科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是决难达到教学大纲中确定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如何多快好省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广度,笔者就几年来世界地理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明目标,有的放矢刚跨入中学的小少年,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尚待养成,加上传统的偏科思想的不良影响,包罗万象的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显然对他们是个负担。教学生“浓缩”知识,把书读“薄”很重要,抓出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逐一突破。因此,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堂地理课起,就应强化学生对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基本了解,明确“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新一代跨世纪雏鹰少年展翅飞翔的基础。实践证明,在每堂课前3分钟,让学生明确授课重点、难点和教学基本目的,对学生确实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是很有意义的。如在期末总复习前突出强调大纲中地理“双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就能有所侧重的逐一涉及而减少疏漏。根据大纲在每一章节的具体教学要求,师生教与学的深广度和分寸也较好掌握,可见“有的放矢”之重要。二、抓读图,保智益学地图是地理事件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前提和便捷之路。地理图表作为地理内容的概括说明或补充,常是某些地理知识的“浓缩”和再现。教学中抓地图和图表,有促智益学,事半功倍之高效。如总复习中,强化“放眼世界”的目标后,在黑板上通过标画主要经纬线和绘画世界轮廓简图的过程,就可以掌握巩固有关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范围界限等基本特征,由此开始复习大追踪最是时机。根据复习时间长短,总复习分二至三轮进行。以“合——分——合”形式,先细后粗,把知识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第一轮要细,以地理图辅佐,将目录与课文内容小标题等挂勾,看文思图,读图想文,对比差异变“文”为“图”,变“死”图为“活”图,也就实现了变“厚”为“薄”。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被认为难点重点合一的第四章“世界气候”,若以世界地图为据,以影响气候的四主要因素入手,巧用适当简图分析,学生掌握其实不难。这里,气压带风带形成和分布简图,世界各地区主要纬度和海陆分布及主要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等的直观教学很重要,不仅能深刻形象地帮学生理解记忆有关知识,且遇类似问题,学生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第二第三轮时可粗线条,简言之,即按目录依简图,凭线索大追踪。三、重线索,触类旁通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教材线索,好比旅游者拥有旅游图。学生心中有底,涉及有关地理问题就能得心应手或有所深入,而这其中笔者以为初中地理最基本的线索可简化如下:有了以上线索,学生有“法”可依,有条不紊,思维路线明朗,追踪复习就少漏缺。且其中或有因果或有相承,条理充分理解记忆也就深刻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