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那树【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2、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3、反思人类与自然关系,珍爱自然。【学习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掌握托物写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均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深沉思考和感慨。文中,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了大树的故事,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2、走近作者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3、写作背景六十年代,台湾社会进一步工商化,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艺思潮蜂拥而至,散文界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加深,一批作家开始打破“五四”后形成的朱自清式的散文格局,而较多地接受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出现了不少新鲜作品,诸如象征.意象.感觉.意识流.时空颠倒与跳跃等现代手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创作了咏物寄意的散文名篇──《那树》。王鼎钧的散文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代表性作品《那树》运用小说的笔法,写一棵茂盛的老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的困苦挣扎,最后仍不免被砍伐命运的故事。老树坚韧倔强的形象和最终逃不脱悲剧的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它形象地表现了台湾工商社会在畸形发展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即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遭受到冲击和毁灭性破坏。王鼎钧的散文坚持了为人生的主张,揭露了现实的种种流弊,从中可窥见作者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统的深沉情感和深切忧思。他的散文文笔简炼,神情俱肖,文理清晰,自成一体。读者能在阅读中自然进入特定情景和氛围,产生深沉的思考。【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佝偻:倒坍:萌庇:引颈受戮:踝骨:虬须:周道如砥: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3、那树有许多特点,也有不少美好的品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这是一棵……的大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友情提示: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6)从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7)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4、你能体会本文作者的感情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5、传说往往并不真实,而本文却多次引用一些神奇的传说,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6、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7、本文仅仅是表达对大树的同情、对人类的不满吗?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这叫什么表现手法?【精读精练】读9—10段,并回答问题。8、作者对大叔的最终命运做了关键性的描述,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哪四件事情?9、作者是怎样从细节上唤起我们的环保意识。请从语言欣赏的角度,找出最能触动你心的句子,谈感受。10、这一切残杀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醉汉驾车,你觉得合理吗?11、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题阅读】离太阳最近的一棵树毕淑敏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