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重点:了解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学说在当今的世界,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依据: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3.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但好奇心与表现欲强,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4.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过程与方法:使用“学、导、动、评”阳光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使他们觉得历史就在身边,以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教学方法设计及依据遵循构建“四维”互动“阳光大课堂”的教育本质,使用“学、导、动、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践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求知的愉悦、创造的欣喜,让我们的课堂生成为师生共享的幸福旅程。三.教学流程设计1.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济宁之歌》的片段,同学们,如果让你设计一张济宁的文化名片,你该怎么来设计呢?导引出老师的一张济宁文化名片:一山、一水、一圣人。指出孔子不仅是我们家乡、国家的骄傲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其在文化上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一起去领略古圣先贤们的思想成就,从而自然导出本课课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诺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目标导航。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来共同确立目标,并板演在黑板上。强调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流派纷呈的历史背景是因为政治上的动荡和经济的变革,由于派别和人物众多,我们只能学习最有代表性的儒、法、道三个最主要的学派。(这样能发挥集体智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交流。结合板书和课本内容,让学生选择最欣赏的学术派别,把全班分成三个大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的体会,尤其要找出学习中的疑惑。小组内要明确好分工,推选出发言人,记录员,为展示环节做好准备。(通过不同层次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4.练测互评。以小组擂台赛的形式来进行。具体任务分工如下:儒家学派小组:欣赏该学派的理由;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教育上有什么成就?道家学派小组:欣赏该学派的理由;创始人是谁?其代表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名言是什么,能否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法家学派小组:欣赏该学派的理由;代表人是谁?主要主张是什么?战国时期哪个国家采用了法家学说?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回答有不当或不完整时,可由本组或其他同学订正、补充或完善。对自己的表现,学生可自评、互评,教师也可适时点评、梳理升华本课内容。(以上就是自主互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