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苏州园林姓名课题课型时间问题发现课学导目标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关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问题预设问题导读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分说部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几个特点。(结合目标2)3.本文共分为10个自然段,这10个自然段是怎样的关系?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我们今天学习《苏州园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作者叶圣陶。提问:在一年级我们学过他什么文章?是什么文体?你们能简要回忆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明确:学习《蚕和蚂蚁》,主要讲蚂蚁劝蚕工作的故事。是篇童话。教师追问:叶圣陶老先生是哪里人?在明确是苏州人以后,指出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苏州园林》一文便是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是说明文。然后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不识的字,不懂的词提出来。目标咀嚼3学生自由朗读,明确目标,同时结合目标把自己想要在本节课中所应达成的目标,并在导读单上记录下来。找三四个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目标。自学指导10本文语言非常的耐人寻味。下面请大家结合导读单,再一次的走进文本,朗读课文。并且注意提出自己的问题。1.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朗读。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句子。2.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3.巡视课堂。在自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重点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提醒他们尽快进入自学状态。重点关注:讨论指导8通过朗读,相信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文本,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解决黑板上的问题。1.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2.教师参与讨论。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展讲指导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那么就把你们组内的精彩展示给全班吧。1.提醒语文学科长做好展讲准备。2.做出恰当的评价。精讲点拨审题答案方法拓展(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安排结构的?第一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样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3)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7)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从全文看:整体——局部。从部分看:主——次,大——小。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各段中也有显示。(8)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打比方: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2)举例子: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