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提高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学会从多角度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及其提供的反面教训,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从而学习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苦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提纲式8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中共八大取得的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二、导入新课(情感式2分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历史,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难忘的记忆,更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深刻的反思。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思考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举例讲解、小组讨论式20分钟)(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5分钟)1.背景和导火线:引导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归纳出背景。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开始: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教师可播放视频“‘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图片《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等,加深印象。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司令部”指的是什么?(二)全面内乱(8分钟)1.红卫兵运动:请各组代表将课前走访的收获讲述给大家。学生讲述,教师注意指导、纠正。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成为全国大动乱的前奏。2.“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从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上海市党委、政府各级领导权开始,夺权风暴、打砸抢和武斗事件席卷全国。3.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全面内乱。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刘少奇冤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冤案?(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与破坏)(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7分钟)1.“四人帮”:“四人帮”指哪些人?他们组成集团的目的是什么?(简介: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目的是篡党夺权)2.“四五”运动: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举行悼念活动。3.毛泽东主席逝世,1976年9月。4.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5.“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危害。学生读书归纳。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能得到哪些教训?四、归纳升华(总结式3分钟)“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顽强斗争,健康力量不断发展,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经济建设仍取得一定进展,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能够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7分钟)P41自我测评、《创新设计》。六、板书设计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发动:标志—“五一六”通知1966.5.16全面内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10结束性质后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