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九讲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型复习编写修订集体研讨时间使用修改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碳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记住几种重要的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掌握碳的可燃性,理解不同条件下燃烧后的产物是不同的。2.记住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能灵活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分析其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组装、集气方法、验满方法和检验方法。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和主要来源;知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碳酸、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情境导入问题:你知道吗?①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②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④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⑤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⑥能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⑦汽水、雪碧等碳酸饮料中含有的酸是;⑧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材料是。提出问题,学生回顾、思考、交流、评价碳元素是形成单质和化合物最多的元素。那么,我们学习了哪些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呢?引入复习回顾与交流知识点1:碳的单质问题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用途?它们的物理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问题2:碳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由此可知它们又有哪些用途?问题3: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都具有吸附作用?谁的吸附能力更强?知识点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问题1:碳的氧化物有几种?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它们分别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问题2:学习过的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最适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问题3:试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方法,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问题4:什么是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交流、教师评价归纳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是密不可分的,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就是物质的制法(实验室制法或工业制法)、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检验(鉴定或鉴别)以及物质的用途等。如果是气体,还要学会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掌握气体的检验、验证或验满方法。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例1: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Cl=,思路解析:本题作为一套组合装置,主要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与用途。只要紧紧抓住了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个核心,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对应的碳酸,因此,在C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采用E装置收集的时候,只有从c端通入才能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慢知能应用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变红。(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d(填“c端”或“d端”)通入。例2: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ABCDE(1)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3)若用A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还需补充部分装置。补充装置中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化学药品为。例3:如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存在错误的是()例4: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