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径、结果,尤其要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提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收集等方式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三大改造”等情况,学会用多种渠道学习、了解历史的方法;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了解读图学史的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等史实加深对祖国的热爱。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通过“一五”的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收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提纲式8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时间及性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等。二、导入新课(中心问题式2分钟)我国现在处于第几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任务是什么?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称为“三大改造”。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举例讲解、小组讨论式20分钟)(一)第一个五年计划(9分钟)1.过渡时期总路线。学生阅读归纳时间、内容,教师举例解释学生不易理解的名词。2.第一个五年计划。首先,教师从当前的五年计划引入,讲明制定“一五”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让学生讲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情况即可。(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11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三大改造的学习并完成下面表格: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业的改造对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教师向学生介绍荣毅仁的事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的基本完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思考:为什么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四、归纳升华(问答、感悟式3分钟)以板书为线,师生共同归纳本课内容后师启发生谈学习本课的感受,以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进一步突出重点。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7分钟)P25自我测评、《创新设计》。六、板书设计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9572.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及完成农业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