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2.过程与方法: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甲午战后,中国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举办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里“一体均沾”的原则也获得了这项权利。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通过开银行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这时,一些爱国人士纷纷兴办实业,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张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概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简况及其创业情况。2.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是什么?3.一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是什么?4.旧中国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状元实业家张謇:(1)简介: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2)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于爱国情怀,张謇希望“实业救国”。(3)创办实业:甲午战争后:在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发展到顶峰。一战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卷土重来,最后纱厂被吞并。2.①特点: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②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是发展的内因,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外因。3.①特点:民族工业日益萎缩。②原因:一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二是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有能得到很好的恢复。4.总体特征:(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制约,整体水平落后。原因:由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排挤和打击。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张謇兴办实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2.从张謇等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看到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家兴办企业的曲折坎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你有何感想?3.你如何看待“实业救国”活动?4.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5.近代以后,中国为什么落伍了?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对张謇创办实业的认识:(1)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2)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张謇有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身为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张謇能“舍本逐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2.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认识:(1)“黄金时代”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最快。(2)“黄金时代”的出现在客观上是由于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观上确实是因为中国的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而带来的。这种民族的自觉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3)“黄金时代”既然是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的,也会受外界的影响而消失。所以,“黄金时代”是不长久的。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3.为什么说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