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教学重点)2、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难点)4、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2、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胡骑()朔()气金柝()铠()甲策勋()云鬓()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自己已知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的内容。这就是“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读懂课文内容。②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故事情节。可结合文中的插图内容来概括。本文主要写木兰的事迹,因此在概括情节时,当然要紧扣“木兰做什么”来概括,这样目标就明确了。③读完全诗,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的。当然人物是离不开事的,所以从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来分析概括人物的特点。学生可能不能全面地概括人物的形象,会很笼统。不过这是学生自学的结果,课堂可以再来分析和讨论。【合作探究】1、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一题是针对具体段落进行精读、细读。学生思考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能回答一点就可以了,主要是小组内交流。有从修辞角度的,有从文学样式特点的,也有内容上等等。所以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2、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详写什么?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3、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这一题是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出文本看背景,读懂文本意图,当然要理解题目要求。这道问题是比较难的,教师要点拔。在点拔之下,学生会理解的。4、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这一题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学习情况。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所以每一个文字都是为写这个人物服务的。这也是问题的核心。【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云bìn()pèi头()扑shuò()雄cí()阿zǐ()2.形似字注音组词拆()柝()析()折()戎()戍()戊()戌()1和2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一些内容。3.填空。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