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教学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名言。教师引言:列宁曾经说过: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今天我们就从列宁的这句名言来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讲授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多媒体展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目的、内容、作用时间:1918-1920年。目的:为了打退内外敌人。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企业国有制商业:实行配给制作用:集中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2.新经济政策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有哪些?学生:1.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2.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多媒体展示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作用、内容时间:1921年作用: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工业: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恢复商品买卖(特点)师:新经济政策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说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学生: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师:由于刚刚完成了战争,而且生产力受到大量的破坏,而伤寒等等瘟疫都爆发了。农民需要粮食,工人需要开工。“恢复商品买卖”则能够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所以才能促进其生产积极性。多媒体展示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图进一步了解新经济政策。多媒体展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表,进一步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讨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不同?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制性经济统治;“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讨论:为什么苏俄刚建立的时候不实行“新经济政策”呢?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实行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该政策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实行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实际相结合;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3.苏联的成立师:说出苏联成立的时间、最初加入国、苏联全称时间:1922年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师:1922年苏联成立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别克、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社会主义工业化师: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斯大林等全体俄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逝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