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愚公移山时间:班级:姓名:【教学目标】一、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二、通过复习真正掌握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加、亡、且、焉、诸、以等。三、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古时的寓言,以辩证的方式来评价愚公。【教学重点】一、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二、从讨论思想内容,带动对词语句子的深入研究,解决词语句子的译释。【教学过程】一、导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二、通过抢答的方式复习关键字词的翻译。三、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同学们有什么问题,与老师所提的问题对比一下,是否有所见略同之处?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愚公移山的目的?3、愚公移山有哪些方面的困难?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4、愚公移山之举有人支持吗?这说明了什么?5、愚公移山的结果怎样?6、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7、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各持什么观点?如何评价?8、如何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称呼?9、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小组讨论,踊跃回答)四、老师针对本文的寓意进行总结。胡锦涛曾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本文正是通过虚构这个故事来宣扬一种愚公精神。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愚公精神包含哪些内涵?五、对于这篇文章,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六、拓展思考1、如果天帝不移走两座大山,愚公能够移走吗?2、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学生自选对象进行角色演绎,先自行讨论,再台前表演。)3、插入资料(一个英国人与加拿大人对愚公的评价),阅读并思考,此时,你会对愚公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的身份,说话的语气,首先要有称呼。4、回顾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请思考对愚公的怀疑是否有道理?时代已变,愚公精神要不要继承?老师强调:对于寓言,我们当然不能写实的理解,它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只是为了凸显寓意。而对于愚公精神,是不是要继承,我觉得也没有疑问,时代在变,但不管怎样变,对待困难的态度不应该变,愚公精神永不过时。当然,处理困难的方法可以创新。各抒己见,为愚公出出主意,在不移山的情况下如何让道路畅通?八、老师把三句名言送给学生,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守愚公精神,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虽然不可能有夸娥氏二子真的来为你移山,但最后都能有天朗云霁的美好结果。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