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版一、课前准备1、资料助读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2、字词卡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田字格里抄写两遍。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蔷薇()()重峦叠嶂()()斟酌()()二、课堂学习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课题课型教读课课时2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3、学会找出中心句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结构,品析文章语言的特点。2、学会找中心句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到的顺序,说明结构是。3、品析语言——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赏析:这是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指出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全文的总说。“图画”二字贯串全篇。从图画始,到图画终,是介绍园林的线索。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自选角度,至少两处,欣赏本文的语言特点。三、随堂检测1、听写词语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4)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5)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6)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1.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______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3.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4.用“‖”划分层次:(1)(2)(3)(4)(5)(6)(7),并指出结构形式________5.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6.“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四、拓展延伸乌贼的游泳方式与众不同。平时,它依靠身体后部的三角形鳍作波浪式的运动而缓慢游泳,但当它遇到险境或要追逐食物时,就立即施展出另外一套本领,只见它口喷激流,行若流星,最快速度可达每秒15米,几乎能和现代最快航速的船只并驾齐驱!乌贼靠什么动力获得如此惊人的速度呢?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乌贼的尾部长着一个环形孔,海水经过环形孔进入外套膜,并有软骨把孔封住。当乌贼要进行快速游泳时,外套膜猛烈收缩,软骨松开,水就从前腹部的喷射管喷射出去,顿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乌贼像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前进。有些乌贼喷射力之大,足以使它们冲出水面,在空中滑翔数米。故有“飞乌贼”之称。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2、画线句子中的“可”、“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乌贼快速游泳时怎样获得惊人的速度?请根据选文有关内容,用一句简要的话回答。(不超过25个字)4、乌贼的游泳方式启迪了人们,根据乌贼这套喷射推进的原理,人们设计和制造了各种形式的推进器,广泛运用在航海、航空、航天等领域。乌贼还可以通过神经细胞的支配,放大或缩小它的背皮上黄、黑、橙黄等色素细胞,随心所欲地把身体的颜色变换得和周围环境一样。根据乌贼变色隐身的原理可以发明什么东西?运用在哪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