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学习内容第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时间分配自学30分、导课1分、交流展示35分、小结4分、巩固00分第一课时《陋室铭》一、新课导入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交流点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④无丝竹之乱耳(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⑤无案牍之劳形(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5.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6.背景链接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