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争霸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理解春秋五霸成就霸业的原因,了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来源。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培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认识到国家的发展要坚持改革,任用贤才。兴人是兴国的的关键,从而树立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的价值观。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欲望。本节课涉及较多人物典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但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认识还是很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讲解。3重点难点重点:“春秋”和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难点:正确看待春秋时期的战争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春秋争霸用多媒体展示《烽火戏诸侯》图片,问:这幅图讲述的是什么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主人公是谁?(周幽王)他是一位怎样的君王?(昏庸)正是因为他的昏庸导致了什么结果?(西周灭亡)西周之后,周王朝历史又是怎样书写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春秋争霸那段历史吧。活动2【讲授】春秋争霸一、周都东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1页内容,回答问题。1.谁能说说西周灭亡的概况?学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至此结束。2.西周结束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多媒体出示周平王迁都示意图。从图中看出谁迁都?迁到哪里?我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学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成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3.你知道东周分为哪两段吗?(春秋和战国)知道春秋的起止时间吗?学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二、春秋五霸1.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2.多媒体出示关于周王土地、兵力减少的材料,让学生体会王权衰落。3.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春秋时期有怎样的政治特点呢?学生:王权衰落,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4.诸侯之间争霸是为了争什么呢?学生: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5.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谁先后夺得霸主地位,能在地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吗?学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过渡:在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争霸战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他们是如何取得霸主地位的。三、争霸战争(一)齐桓公首霸1.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谁?学生:齐桓公2.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最先称霸?称霸标志是什么?(结合课文P33内容,以前后两排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学生:管仲改革,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标志:葵丘会盟管仲改革,在政治上改革内政,经济上发展生产,军事上整顿军队,使得齐国国力增强,为齐桓公争霸奠定基础。同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尊王,尊敬周王,实际上是以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攘夷,召集其他诸侯帮助小诸侯国共同抵抗少数民族的侵扰。尊王攘夷使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地位提高,也使百姓免受少数民族的侵扰,深得人心。3.你知道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吗?出示漫画,得出成语“一箭之仇”“不计前嫌”过渡: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争夺霸主的斗争激烈起来。晋文公是如何争霸的?(二)晋楚争霸晋文公——第二霸主1.晋文公是如何夺得霸主的?学生:城濮之战2.在城濮之战中有一个成语故事,有谁来讲一讲?学生讲解退避三舍的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既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又实现诺言,报答谢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但是晋楚争霸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楚庄王——第三霸主1.楚庄王是如何称霸的?学生:邲之战2.你知道关于楚庄王的成语故事吗?学生:问鼎中原,一鸣惊人春秋后期,南方吴国和越国也来争夺霸主,谁先后成为霸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