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叛变革命,制造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是哪两个反革命事件,说一下政变的名称、时间、罪魁祸首。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简述南昌起义概况。2.简述秋收起义的发动情况。3.说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意义。4.简述井冈山会师的具体情况。什么是井冈山精神?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下进行的。(2)时间:1927年8月1日(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4)经过: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不久,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途中遭遇挫折,一部分转战湖南。(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以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2)时间:1927年9月(3)领导人:毛泽东(4)地点:湘赣边界(5)经过:1927年9月,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工农革命军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6)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①时间:1927年10月。②建立者:毛泽东。③意义: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1)井冈山会师:①背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湖南农民武装向井冈山进军。②时间:1928年4月③经过: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④意义:建立了一支坚强的队伍,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2)井冈山精神: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胜利。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5.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2.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3.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4.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5.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议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南昌起义所创的第一:(1)第一枪: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第一步: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3)第一支:起义中创建了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支队伍。(4)第一幕:起义开辟了一个新时期,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幕。2.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胸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