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八国联军侵华,指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帝国主义不宣战;《辛丑条约》的签订,其核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危害。学生已经学过英、法、美、俄等列强的侵华史实,本节课的内容八国联军侵华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讲故事、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课外资料的形式突出重点;《辛丑条约》——引导学生归纳条约内容以及危害。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危害。2、分析:理解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掌握《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记住《辛丑条约》的内容。就是指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是怎样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一事件掌握的史实还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生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加深对“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理解;并对《辛丑条约》和其他条约的横向比较,结合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教学过程设计讲述本课前,学生回顾历史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清政府被迫大量割地,赔款,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2、清朝内河已经被帝国主义打开,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3、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4、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民发展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问题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趣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经过、发展和结果。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分析教材内容,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问题2:兴趣的地点、口号是什么?斗争矛头指谁?山东。“扶清灭洋”。直指帝国主义。问题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如何?19世纪末,义和团兴趣于山东,1900年,义和团进入天津、北京,很快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风暴。问题二:帝国主义不宣而战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原因、经过、结果。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此目的内容,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原因是什么?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问题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经过怎样?1)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京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2)各国舰队夺取大沽炮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问题3: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罪行怎样?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补充资料:杀:八国联军仅在庄王府一带就杀害义和团员1700多人,看教材插图《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员》。他们在北京城展开杀人比赛。抢: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对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问题4:学习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史实,同学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