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4节《元素》(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形成“元素”是基于不同原子中最基本的粒子——质子而对原子进行分类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2.通过对原子和元素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化繁为简;3.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4.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①元素、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难点:①元素概念的建立②元素符号的记忆实验准备:多媒体、分子模型、元素符号的卡片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导入新课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物质为什么会变化无穷、循环往复?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这是因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然而,对于这些元素究竟是什么,人们却众说纷纭。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元素是水、火、土、气,中国古时候也有人认为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投影课题:第四节元素过渡语:请同学们看“活动天地一”。在下面的活动天地里有三种观点,请同学们发表对这些观点的看法。一.什么是元素[活动天地一]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1.古人曾经认为水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之一,认为它普遍存在、不易变化。根据你对水的认识谈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小明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3.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的;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你认为小明和小丽的观点哪一个更合理?结论: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过渡语: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得到“原子才是组成物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对三种观点的看法。(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了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古人正确,一种是认为小丽的正确。)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发展史,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历史观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表达思想的习惯和能力。投影:所有带边框的内容质世界的基本成分”。自然界中有无数的原子,为了更方便的研究这些基本成分,我们需要对原子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拿出盒子内的分子模型,把他们拆开,并把得到的“原子”进行分类。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活动天地二]下面是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你如果把它们拆开能分成几类原子?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1.原子的类别①②③.......2.你分类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分类和分类标准并介绍化学家的分类标准:原子是没有颜色的。化学家也对原子进行了分类,你知道他们给原子分类的依据吗?化学家是按照原子核内的质子个数对原子进行分类的。请看大屏幕化学家给每一类原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元素。质子个数是1的一类原子为氢元素,质子个数是8的一类原子是氧元素,质子个数是6的一类原子叫碳元素。3.元素科学家把具有相同的原子能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一种为元素。4.元素种类请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参见书本末页),完成下列问题。①元素周期表中共列出了多少种元素?②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几个周期?拆分分子模型,并分类。(每小组6——8个分子模型)并进行分类。学生的回答:分三类分类的依据为①颜色②大小学生在讲解的基础上对元素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介绍完成左面提出的4个问题:学生介绍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元素周期表的习惯和能力。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初步学会从周期表中提供信投影化学家对原子的分类标准③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几个族?④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格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问题呈现在导学案上)5.地壳中元素的种类和分布地壳中的元素有90多种,其中在地壳中占前四位的元素是、、、。6.信息冲浪①请网上搜索一下人体中的元素含量与地球中的元素含量相同吗?②如果人体缺铁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人体缺钙又会出现什么问题?点评: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