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做诚实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2、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品格,努力做诚实的人。3、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重诺守信,说实话,办实事,自觉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良好品格。诚实做人,讲究信用。办事尽职,实事求是。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教学重点】重诺守信。【教学难点】重诺守信。备课人:彭兆如2010-10-28板书设计:做诚实的人1、做诚实的人,必须对人守信。(怎样理解)(1)重诺实践是诚实人的做事原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2)实践诺言,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人格的完整。(3)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意义)2、做诚实的人,必须对事负责,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并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1)对事负责既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对事负责包含几个方面呢)(2)只有对事负责,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意义)(3)对事负责正面例子:◆有错勇于承认,及时改正◆不抄袭别人作业◆不欺骗家长和老师◆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对事不负责的反面例子:欺骗家长和老师、考试作弊、抄袭他人作业、请人代做作业等。◆评价:(1)这些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2)对自己、对集体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正确做法是:(1)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不能靠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来取胜而要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和荣誉才具有价值。(2)诚信学习、诚信考试既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诚信,更是对自己诚信,对自己负责!3、做诚实的人,必须实话实说。(1)对人对事,与他人交往,都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也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基本要求。(2)谎言虽然可能取悦于一时,但终究不能长久,最终结果是即使说了真话也可能没有人相信(对谎言的评价)(3)而且不说老实话,不做老实事,往往会引起自己内心的不安,有损身心健康。(不说老实话,不做老实事的危害性)教学过程一、【设境示标】赏析名言:媒体展示相关的名言和典故——★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一言九鼎。【史记】★一诺千金。【史记】思考感悟:上述这些名言和典故给我们大家有哪些启示呢?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感悟,自由讨论,并择优交流。归结导入:做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我们应该做个诚实的人。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第二框题《做诚实的人》。(同时板书课题)二、【感悟交流】重诺守信对人诚信感悟情境:播放动画《曾子杀猪》——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了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等着,回来我给你杀猪炖肉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哭泣了。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肉?我原是跟他说着玩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他果真把猪杀了设疑思考:◆这则曾子杀猪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归结板书:做诚实的人,必须对人守信。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实践诺言,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人格的完整。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阅读感悟:引领阅读P66—67“老太太还钱”情境材料,思考感悟——◆医院两位工作人员行为所体现的道德品质。◆老太太加倍奉还39年前的救命钱给你的感想。归结明确:知恩图报,重诺守信。联系实际:别人托我办事,可我——◆觉得不该办,我将★。妥善拒绝◆感到办不到,我将★;说明原因,表达歉意◆承诺过,但一时难办到,我将★坦诚说明;点拨提示:拓展加深:引领学生朗读识记文本P67“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内容,进一步强调重诺守信的重要意义。三、【感悟探究】对事负责赏析名言: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名言——“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思考感悟:总理的名言给我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