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学提纲【课程标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白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知道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i到的具体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能力目标: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内容结构】我们维护正义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走进正义什么是正义正义的行为正义制度的作用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我国相关制度体现了正义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自觉维护正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面对正义行为应采取的态度做有正义感的人正义感的具体内容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质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学过程】引言:社会需要正义来维护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1、走进正义活动一:O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天理、公正、一视同仁、平等、合理、公平、正直、正当……O你认为什么是正义?正义原指事物之间的一种平衡的关系或秩序。现在人们用正义来表示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目标和价值准则,它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正义有道德正义、法律正义、社会正义。现代社会,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甚至生命是最严重的不正义;正义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其它基本权利。(1)什么是正义正义——表示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目标和价值准则,它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包括正义有道德正义、法律正义、社会正义。(2)生活中的正义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3)正义行为及要求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活动二:O他们受到的对待正义吗?为什么?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正义的制度不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它一定是要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正义。因为: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医院有医院的规则,学校有学校的规则,交通有交通的规则,市场有市场的规则。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4)正义制度的作用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5)制度的正义的表现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即程序的正义。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活动三:提示:本题意图是考察学生对“法律援助的目的就是为了伸张正义”这一知识点的理解。O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为了表达社会的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所以,老金的工友要帮助他。这种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金家的经济困难。O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法律援助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