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10《论语》十二章教学课题总课时:2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字意,积累古汉语词汇,掌握后六章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掌握后六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孔子的“为学之道”,努力做到熟读成诵。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学习质疑答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导入新课古代教育大家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论语》,体会孔圣人的教育思想。二、积累常识,理解内容(一)介绍作者1、孔子资料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2、作品概述《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二)理解内容1.课文朗读范读:教师朗读示范1-6章。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第一章(1)积累字词:时;习;之;1、听教师导语,初步感受文章内容。2、了解孔子生平,《论语》的知识介绍,积累文学常识3、在笔记上记录重点内容,积累文学常识。4、将知识分点进行记忆,自己背诵,同学检查相结合。5、学生听教师范读,识记字词,读准字音,进入课文学习情境6、学生自读课文7、自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字意8、同学之间交流,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并背诵识记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练习朗读,理解意思,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1分6分15分15分悦;乐;愠;君子(2)理解意思孔子说:“学习知识而能定期复习、演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学友自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你,也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3)体会内容体会:孔子教学生求学做人的基本道理。可以分三个层次叙述互相联贯的三个问题,表达了孔子为学做人的教学目的、宗旨和方法。“学而时习之”,是教人为学的方法,重点是时习二字。3、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1)积累字词:省;忠;信;不惑;天命;逾矩。(2)理解意思(3)体会内容个人反省忠、信。以及孔子自我修身养性。4、第四章、第五章(1)积累字词:知新;罔;殆(2)理解意思今译: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罔,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神思疲殆、疑惑。”(3)体会内容个人反省忠、信。以及孔子自我修身养性。体会:这是孔子论述学与思的关系,主张学思结合的典范篇章。东汉包咸说:“学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孟子强调学而思,荀子谓小人学而不思都是一个道理。三、小结哪些内容是学习方法?哪些是学习态度?个人修养?背诵课文四、作业9、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有朋之远方来”;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方面阐述教育思想10、自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字意11、同学之间交流,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12、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13、自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字意14、同学之间交流,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15、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同学发言时,适时记录重要内容。孔子是非常注意学思结合的,有不少论述,他结合自己切身体会说:“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谆谆教导人们要学思结合,特别是为政者更应学思结合。16、根据所学和理解,进行分类,并总结发言。背诵课文。17、记录作业抓重点词语练习朗读,理解意思,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锻炼学生朗读古文能力,及理解能力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语句5分2分1分导学预习检测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时;习;之;悦;乐;愠;君子;省;忠;信;不惑;天命;逾矩;知新;罔;殆课后反思朗读古文,积累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了解前六章的内容,体会其中所表达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归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