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海燕》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咏物抒情的记叙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我侧重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记叙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基础。本课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如:为学习小组取名字:为班级定口号:猜词游戏;为学习小组定吉祥物等)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设情景,寓教于乐。一、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积累文学语言。2.理清思路,了解咏物抒情。3.吟诵品味,抓住事物特点。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描写时抓住事物的特征,咏物抒情。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标牌、小金星、图表。四、教学方法:1、歌曲引入,激发读趣。2、小组比赛,激发斗志。3、猜词游戏,寓教于乐。4、配乐朗诵,咏物抒情。5、小组合作,解读探究。6、精读画面,品味言美。7、迁移训练,情感升华。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激发读趣课前准备:教师引语:有对手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来学习郑振铎的《海燕》,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奖励一颗金星,贴在你们面前的小组标牌上,最后看你是“五星”还是“无星”。我们的口号是:(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女)团结一致,心心相连。(合)追求梦想,奋勇向前。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北国之春》。(一)导入乡关之思,乡愁之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情。无论你身处何地,是繁华的都市是富裕的异乡,是天涯,是海角,你心中最美好的永远是那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乡愁为历代的文人雅士所吟咏,那么我们学过的思乡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借明月寄乡愁,那么郑振铎的乡愁是通过什么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二)走进作者郑振铎,郑振铎,((18981898——19581958),现代作家,),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五四五四””时期曾与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1921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591959年《郑振铎年《郑振铎文集》出版。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第二卷。文集》出版。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第二卷。(三)写作背景1927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四··一二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迫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五月二十一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五月二十一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的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了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的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了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了这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于是写成了这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四)猜词游戏,寓教于乐。通过猜词游戏——评选最佳搭档,(规则同《幸运五十二》)的方式考察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达到积累文学语言的目的。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问题引路:1.文章中描绘了那几种小燕子?2.作者以什么作为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二)情景设置:观看flash动画,每组选派选手配乐朗诵。(三)问题点拨。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引语:文章描绘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那么它们在外形特点、活动背景、飞翔的姿势、憩息的姿态又和不同之处?作者又是如何描绘的呢?(二)问题引路、小组探究。(三)交流解读。四、抓住特点、品味赏析:1、小燕子的外形特征。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2、抓住特点,品味赏析小燕子的飞翔姿势。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