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学目标:⑴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⑵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教学重点:理清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教学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们,大家知道,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清明刚过,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三.自学指导㈠自学指导1——整体感知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明确】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2.学习自学:自由朗读文本,采取圈点勾画的的方法,为这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明确】明对象→中山陵;(表明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抓特征→巍巍(高大);(表明中山陵的主要特征,既是指陵园的建筑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理顺序→空间顺序;(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全文:先说陵园的地理环境,再说陵园的总体设计,最后到陵园;说明陵墓:入口→石阶→碑亭→祭堂→墓室)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㈡自学指导2——理解中山陵的“巍巍”(设计方案见巍巍)阅读课文3——4节,先思考后讨论:1.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明确】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2.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呢?【明确】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3.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明确】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㈢自学指导3——理解中山陵的“巍巍”(地理位置见巍巍)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2.自学文本2、5节,先思考后讨论:⑴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明确】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⑵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了解了一番,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