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目标①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②分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③简介诗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3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同学们,辛亥革命家徐锡麟说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朴素的话语之所以在人类浩如烟海的语言宝库中仍然留存,是因为他们传达了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爱国。本单元,我们将学习几篇关于爱国主义的课文。我们首先进入《黄河颂》的学习。一、预习检测、落实字词在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落实本课生字词的书写。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填空(黑板上画有田字格),其他同学们将这些字词写在课堂练字本上。巅澎湃澜二、朗读诗歌、读出情感师: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生:黄河颂,即颂黄河。赞颂黄河。师:在朗读时,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要读出赞颂黄河的情感。但是究竟怎么才能读出赞颂黄河的情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板书:颂黄河)生: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诗歌,给同学们做一下示范。XX同学读出了黄河的气势,但有一些句子的语调没有把握准确。而且在XX句的停顿有些不准确,XX字的重音没有读出来,下面我给同学们做以下示范。(过渡)师: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首歌词。下面请同学们先来欣赏杨洪基老师演唱的《黄河颂》。初步感受一下黄河的气势。生: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XX节,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力量。读准节奏、重音、把握激昂高亢的感情基调。师:同学们,诗歌很明显分为两部分。我们发现歌词部分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设置朗诵词呢?生: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概括黄河的精神,引出对黄河的赞颂。师:我们之前还接触过哪些歌词前面有朗诵词的作品?(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生:合唱比赛时,我们有过朗诵词。(板块过渡)我们要读出黄河的气势,和赞美之情,就要先理解诗歌的内容,也要了解诗歌的背景。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的学习。三、朗读诗歌、品味内涵分析内容,读出层次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生:望。“望”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如果学生无法说出,师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子。《观沧海》中的“观”字就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师:我们望到了黄河哪些的景物呢?生:黄河奔流不息的气势,黄河的发源等。所以,我们发现诗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望”到的内容。(板书:望黄河)师:望过黄河的气势之后,接下来就是诗歌最重要的部分,赞颂黄河了。本诗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的黄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说说诗歌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主要描写了什么?生:分为四层。第一层写哺育中华民族。第二层写保卫中华民族。第三层讲激励中华民族。第四层讲学习黄河的精神。(师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层次。例如第一层抓住“摇篮”,第二层抓住“屏障”,第三层抓住“发扬滋长”)(师师板书)(追问)师:同学们,那最后的四句话我们怎么分呢?生:可以把它作为诗歌的尾声,写出了黄河的榜样作用,告诉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师:同学们发现这四层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么?生:都用“啊!黄河!”隔开,并且内容上层层递进。师:没错,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出鲜明的层次。师:下面我们请四个小组来分别朗读诗歌,注意每一层之间的停顿。同时注意内容和情感上要层层递进。(过渡)师:同学们刚才发现三个“啊!黄河!”将诗歌分为四层,而且在内容上的层层递进的,那么在情感上呢?我们要如何朗读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板块的学习。四、朗读诗歌、升华情感。(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导读框中的内容。1937年日军侵华,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当诗人站在黄河壶口瀑布时,看到母亲河一泻千里,奔流不息的壮阔气势,他受到了感染,写下这首诗,用来表达他对黄河的赞颂,对祖国的热爱,也要告诉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我们要有战斗到底,取得胜利的信心。在光未然写完本诗之后,冼星海读过以后大受感染和鼓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