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做一个自尊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自尊的深刻含义,知道拥有自尊的一些途径。在掌握有关自尊的一些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发展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的能力以及认识自我能力,并初步培养对人生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尊是个体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和生活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尊重自己,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恰当的自尊表现,并努力改正,做真正自尊的中学生。〖教材分析〗1.逻辑分析自尊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它以一个人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基础,是一种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的心理需要。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会影响他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包括自身的成长,也包括与他人的交往,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在交往中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高涨时期,需要及时地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而自尊就是非常重要而又基本的方面。本课从“什么是自尊”、“如何拥有自尊”两个角度,让学生理解自尊的内涵与表现,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重点培养恰当的自尊水平。本课共分为两站。第一站:自尊自立。主要是讲自尊的含义。首先通过故事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自尊对生命历程的重要影响;然后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理解自尊的含义;最后通过活动,认识有关自尊行为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表现,从而获得对自尊更具体的把握,为第二站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站:如何拥有自尊自尊含义的理解只是知识的把握,如何培养学生合适的自尊才是本课的重点。本站通过事例分析以及活动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如何才能拥有自尊,进而在学习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图示:尊重爱护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爱护的心理需要自尊的内涵对自己的肯定,以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为基础自尊不等同于自恋自尊自立自尊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必备的操守自尊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自尊的意义自尊是前进的动力,是实现成功人生的重要条件自尊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强的基础接纳和珍爱自己,同时做到自重自律如何拥有自尊尊重是相互的,自尊还必须学会尊重他人自尊还必须自立自强2.内容分析第一站:自尊自立本站主要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尊的含义,二是自尊的意义。“思想驿站”的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引出“自尊”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自我肯定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自尊的含义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对自尊的一个比较基本的界定,即它是一种心理需要,是自己尊重爱护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与爱护的心理需要。“知识链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尊重、自尊在人的需要中的位置。相关资料: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早期曾经从事动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40年在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灵长类优势品质和社会行为》一文。之后转入人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943年出版了《人类动机的理论》,1954年出版《动机与人格》,1962年出版了《存在心理学导言》一书。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是他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1)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2)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3)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