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设计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作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2.作者简介廖文根,人民日报社记者,2001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在这之前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3.航天员杨利伟杨利伟1965年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父亲曾是该县农副产品公司高级经济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其姐姐和弟弟现仍在绥中县工作,家庭状况在当地也算小康水平。杨利伟在母亲同事的介绍下与同县姑娘张玉梅相识相恋,1990年冬天喜结良缘。当时部队规定飞行员结婚后其家属可以马上随军,杨利伟的爱人婚后即随同杨利伟到西安,后又到四川。中国开始进行航天载人飞行试验后,杨利伟通过考试与全国选拔的十二名“太空飞人”来到北京航天城进行艰苦的训练。期间按规定每四年才能有十多天的时间回老家探亲。不过,杨利伟的父母每年都会到北京小住,与儿孙团聚,杨利伟每逢周末亦会结束训练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杨利伟的爱人也在航天城里工作,儿子则每天乘坐航天城的班车到市内上学。据杨利伟的姐姐介绍,杨利伟小时候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姐姐说,他们的父母七十多岁,但身体一直很硬朗。她说,小时候弟弟就喜爱体育运动,喜欢游泳、滑冰,常在外面玩耍,入伍后田径项目仍名列前茅。由于十年前杨利伟就被选拔成为宇航员进行训练,家人也知道部队的纪律,从不过问杨在部队上的事情,只知道他平日的工作就是训练,只见过杨利伟身穿宇航服的照片。杨利伟入伍后,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即使回到家中也只是陪父母聊聊天,尽量不上街,减少与外界接触,所以,他与同学很少往来。2001年,杨利伟回到家乡过春节,之后姐姐与弟弟再没有见到他。杨姐姐还介绍说,弟弟上学时成绩一般,但理工科成绩很好,到部队后也一直坚持学习,回到家中探亲时也会玩玩电脑,特别喜好摆弄各种电器。据了解,杨利伟目前的薪水与民航飞行员相比略低,但他时常寄钱寄物给绥中的父母以表孝心。4.航天员翟志刚翟志刚,37岁,身高1.72米,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大学文化,正团职,中校军衔,荣立三等功一次,曾担任歼击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000小时。在空军飞行部队先后任飞行中队长、飞行教员等职。二、检查预习1.重点字词积累瞩(zhǔ)目翟(zhái)聂(niè)绥(suí)鼎(dǐng)苍穹(qióng)翰(hàn)蕴(yùn)含出征:出去打仗。本文指外出执行重大任务。瞩目:注目。受命:接受命令或任务。朝夕相处:天天相处在一起。期待:期望,等待。渴望:迫切地希望。从容:不慌不忙,镇定沉着。稳健:①稳重,不轻举妄动。②稳而有力。本文取②。极限:最高限度。素质: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本文取②。问鼎:本指图谋夺取政权,这里指在太空占一席之地。浩瀚:形容广大,繁多。蕴含:包含。定格:电视、电影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三、整体感知本文的行文脉络:这是一篇报道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前的情景的新闻小故事(小通讯)。全文共19自然段,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人们热切等待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到来。分两层:第一层(第1~2段),点题。“英雄”“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等词语,强调了出征的不寻常意义。第二层(第3~5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