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法指导(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营造气氛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展示黄河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播放激情澎湃的《黄河大合唱》)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是保护祖国的天然屏障。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是啊,我们看到了黄河那恢弘的气势,我们听到了黄河巨浪在咆哮,我们感受到了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把该词语读一遍。山巅()澎湃()狂澜()哺育()屏障()滋长()九曲回环2.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配乐《黄河颂》)3.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4.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三、自主学习,内容探究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哪几部分?序曲、主体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朗诵词部分就是主体部分说出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并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2.标题“黄河颂”中那个词最为关键?大家真是“慧眼识字”。我们读懂了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是哪几句?又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让我们不仅感受到黄河恢宏的形象和气势,还感受到黄河的内在精神,难怪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也油然而生。4.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四、合作学习,理解主题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