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教案(五)一、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二、知识脉络:做自尊自信的人信三、课标要求: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4、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5、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四、考点梳理: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1、自尊是人人都需要(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2)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尊与被人尊重以及尊重他人都是快乐的。(3)知耻是自尊的表现,惟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我们有沉重的耻辱感,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要客观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4)虚荣与自尊:要自尊不要虚荣、抛弃虚荣心。2、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①想赢得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要关注他人的尊严,善待对方,不做有损他人的事。②借助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③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3、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1)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自尊者达观,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3)自尊要适度:①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②过度的自尊,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③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4)善于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及他人。③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⑸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1、我能行(1)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2)自信含义: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3)“我能行”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表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4)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自负、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①自卑者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潜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②自负者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追求的目标不可能达到。③自信者实事求是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能看到自己优点。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自负与自卑者,都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远离成功。(2)自信有助成功,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投地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达到胜利的终点。3、唱响自信之歌(1)看到进步与长处:①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我们每天都在进步,这是我们成长的足迹。②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自信的基础,看待自己时要寻找“立体的我”。(2)增强信心与实力,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增强信心,同时战胜挑战,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撑起信心最重要的支柱。(3)做自信的中国人①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②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五、考纲重点:1、自尊的含义P5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2、为什么要培养自尊精神?P5答: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