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是一个在年级数学学习总体相对较好的班级,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适应小组学习的模式,并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几何证明基础和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定理2、能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3、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问题4、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二、技能目标学会几何作图,将实验中的拼、剪、撕的操作转化为几何作图,即建模三、情感目标1、体验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历程,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2、直观操作与说理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猜测——建模——论证的过程3、学会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中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教学重、难点:1、重点: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与同伴交流中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2、难点: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引入,创设实际生活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小明突飞而至的球击碎学生想像,并独立思考:应选择哪一块碎玻中的情景二、探索三、班级交流,让学生充分成两块,如图:(模型贴在黑板上)玻璃是可以到商店配的,可不知道它原来的尺寸,望着地上的碎玻璃,小明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你能帮助他想出一个又快又简便的方法吗?我们的问题:你能利用地上的两块碎玻璃“复原”出原来三角形玻璃的大小吗?有一个同学说:只要拿其中一块碎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展示1、电脑演示:沿着b1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不定,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可以变化的2、黑板演示:将b2的两璃好呢展开讨论,进行班级交流(1)有同学会认为拿只有一个角的那块碎玻璃去配怎么配?(2)有同学认为应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玻璃怎么配?学生回答如:为什么用有两个角的碎玻璃可以配试图通过情景创设、自主活动、电脑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提问试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主动性,即“我想知道什麽……”“我要学什么……”通过工作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和应用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四、继续小组探究学习五、展示工作表六、回顾与小结条边延长并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将b2与a放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提问学生:从这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教师并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每们同学出示工作表(一)1、在小学,学生已经通过撕、拼三角形的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让学生重新经历这个过程2、将直观操作与说理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猜测——建模——论证的过程上与原来相同的玻璃为什么三角形的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根据工作表,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其中问题的探索,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并在小组内展开交流(生与生、师与生)学生可能采取的证明方法(1)测量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相加(2)通过撕、拼成180°(3)画图论证,教师引导探索在小组间展开比赛:谁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为动手拼剪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和不同的证明方法,燃起思维的火花,并与已有的经验产生思维碰撞教师给出工作表(二),再次肯定同学的探究精神与积极态度,鼓励他们完成第二张工作表鼓励学生说出这节可课的收获与反思180°的知识更好更快地完成表中的任务班级交流,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分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应用的紧密联系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b2b1完整的三角形玻璃a击碎后的玻璃(b1上添加虚线)(模型贴在黑板上)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一、评价学生的思维1、因为在小学时已经认识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为180°,一女同学在教师未完全引入时即非常肯定的给出结论,这时教师的情景导入还有必要继续吗?对大多数同学而言答:肯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但同时应让学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