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同底数幂的乘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填空(1)2×2×2×2×2=(),a·a·…·a=()(2)指出各部分名称。教师提出问题: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乘方与幂是一回事吗?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并说明各式表示的意义。(1)34;(2)a3;(3)(a+b)2;(4)(-2)3;(5)-23.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对乘方的掌握情况,在问题中进一步认识幂的意义,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三、引导发现,得出结论。1.问题:108、105,分别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相乘?学生说,教师写。108×103=(10×10……×10)×(10×10……×10)(乘方的意义)=10×10×……×10(乘法结合律)=1011(乘方的意义)探究: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1、25×22=2()2、a3·a2=a()3、5m·5n=5()猜想:am·an=________(m、n.都是整数)请写出证明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以上活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一起交流。)这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____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___相加。教师板书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略)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证明,获得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抽象的能力。2.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运算.11个3个8个通过对底数a的剖析,进一步深化字母表示数的意义。3.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吗?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a·a·a=a设计意图:对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拓展四、应用性质解题。1.例题选讲:例1:计算(1)x2·x5(2)a·a6(3)2×24×23(4)xm·x3m+1(5)a·a3·a5(6)mx+2·m5-x(7)(a+1)2·(1+a)·(a+1)5(8)例2:(公式的应用)填空补缺(1)23×2()=2(20);(2)()11×()4=516,(3)a5·a()=a2·()=a18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运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巩固练习:(书上第69页练习)3.强化练习第一组:(1)78×73(2)(-2)8×(-2)7(3)x3·x5(4)x3+x5(4)(a-b)2·(a-b)(5)102×105×107第二组:(1)3×33(2)(-3)2×(-3)3(3)am·an·at(4)a·a3(5)a+a+a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五、提高升华(1)已知am=3,an=8,则am+n=()(2)已知am+2=21,a2=7,则am=()分析:对于am+n可以化成什么样儿的运算?依据是什么?比如说y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53m+n呢?(3)讨论:(-a)n(为正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能否去掉(-a)n中的括号?(4)计算:1)-x2·x52)a2·(-a)3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性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算性质的逆用上,同时完成:“(-a)n(为正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能否去掉(-a)n中的括号?”这个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六、课堂小结: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总结:1.同底数幂的乘法,使用范围是两个幂的底数相同,且是相乘关系,使用方法:在乘积中幂的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应用时可以拓展,例如,对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仍成立。底数和指数,它既可取一个或几个具体数,也可取单项式或多项式。3.运用幂的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