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维护人格尊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和重要性,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法律要求和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能判断哪些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案例,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难点:1、人格尊严的理解;2、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一课时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一、自学提纲(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它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在法制社会中,公民基于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等。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肖像权。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和,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2)名誉权。名誉就是一个人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等方面的评价。公民的名誉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3)荣誉权。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或。如“劳动模范”、“三好学生”等,属于一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4)姓名权。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或,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等。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二)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1.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之一。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2.在、和中存在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人们对待未成年人往往不像对待成年人那么注意礼貌和尊重。有些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有些学校和教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之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实施细则都对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了相应的规定。课前思考:1、阅读P36情景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了吗”;并思考教材P36所列问题。2、阅读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小陆的肖像权了吗”;并思考教材P37所列问题。二、教与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995年3月,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了惩罚这位“违规”女工的行为,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许多工人迫于无奈,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请问:若是你当时也在场,为了保住饭碗,你会下跪吗?为什么?(二)预习检查与交流(三)师生互动活动一: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了吗?(1)阅读P36情景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了吗”,小组讨论后面三个问题。(3)小组讨论总结:人格尊严权利的含义与内容?活动二:你来当法官案例一:阅读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小陆的肖像权了吗”;并思考P37所列问题。案例二:小陈是某市“三好学生”,由于在担任班长时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了一些争执,被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取消了该称号。案例三:某网站举办"评选歌坛十大丑星"的活动。案例四:阅读P39-40,“街头偶遇”,并思考教材P40所列问题。案例五:某公司未经刘翔许可,使用刘翔的跨栏镜头作为广告封面。案例六:在90年代一部热门电视剧《过把瘾》一个镜头:"江珊"跟"王志文"说:我父亲年青时,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指向了一个路边群众(卖冰棍的老太太),而抛弃了我和妈妈,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没去看他的原因(现今其父亲重病在床,无人理睬)。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