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调查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难点重点青蛙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中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青蛙个体发育的浸制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导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引入新课视频展示置疑:同学们,蝌蚪就是小青蛙了吗?脊椎动物中有变态发育的类型吗?把学生引入对青蛙发育过程的学习情境。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进入上课状态。进入本节学习内容。展开过程探究新知展开过程探究新知[播放录像并提问]自然界中有哪些两栖动物?[讲解]在两栖动物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青蛙,在古诗中都不乏它们的身影,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那么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呢?[板书]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播放录像]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问题讨论]1.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2.受精卵在哪里形成?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观看录像:知道主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观看录像并思考讨论。1.青蛙的鸣叫是求偶行为,只有雄蛙才能鸣叫。2.受精卵在水中形成。通过抱对使雌雄蛙排出生殖细胞的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子直接排在卵细胞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3.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形象地认识一些两栖动物。3.精炼地概括出青蛙的发育过程,并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比较早期蝌蚪成蛙呼吸器官鳃肺四肢无有尾有无食物水中藻类等陆地昆虫等运动游泳游泳、跳跃环境水中水中、陆地蛙。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左表)学生回答后由老师填写。这里有两盒青蛙发育过程的标本,请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传看,对青蛙的发育过程形成详细而直观的认识。[指导]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并完善归纳。[板书]1.求偶行为:雄蛙鸣叫(鸣囊)。[补充]雄蛙们如此奋力的鸣叫,就是为了得到雌蛙的青睐。雄蛙为什么会鸣叫呢?这与它们的鸣囊有关。当鸣叫时,口腔内的气体被压进鸣囊,使其扩大成球状,它能使声带发出的声音扩大,所以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板书]2.体外受精:抱对,提高受精率。[补充]有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只母的翡翠树蛙跟三、四只雄蛙同时交配,可别误会母蛙是同时勾引那么多只的雄蛙喔!其实它只心仪一只雄蛙,只是在交配的时候,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他落选的雄蛙还是不肯放弃,仍选择在旁边伺机排出精子,希望其中会有自己的后代。可以看出传宗接代是每个生物的使命,而蛙类自然也不能豁免。[归纳并板书]3.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两栖动物是怎样演化来的?[播放录像]古代鱼类进化为古代两栖类。[提问](1)两栖动物是由什么动物演化来的?(2)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了什么?对问题(2)注意引导。[结论]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主要用肺呼吸。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提供资料]1.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距今大概的年数两栖动物发展状况3.45亿~2.25亿年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2.25亿年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缩小观看录像。知道两栖动物由古代鱼类演化而来。(1)两栖动物是由古代鱼类演化而来的。(2)两栖动物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了解两栖动物的兴衰。强调两栖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了解两栖动物趋于衰退的原因。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影响。2.新闻《三成两栖生物未来堪忧蛙鸣将成历史》新快报讯《科学周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世界上有32%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