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节我们也有隐私权教案一、教材分析:1、认知: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2、能力:理解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另外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3、情感: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不仅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二、学生分析: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或者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们提倡公民的隐私。在学生当中有的同学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取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等等,都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表现。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我们的隐私权,既能够尊重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又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在这当中品位增强法制观念的香甜硕果。三、设计思路:第一课时:《维护我们的隐私权》重点: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难点:搞清楚哪些是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隐私权。1、材料导入: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监视器,对此有两种意见。意见一:教室里可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是教育教育场所,属于公共空间,学校有教育权,安装监视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意见二:教室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种环境下学习,学生缺乏安全感,难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思考:你认为教室里应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对于银行和超室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2、案例链接:某地一所中学为教育学生,在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学校公开播放的有关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电视片中,当众曝光了本校两位学生的违纪镜头。虽然他们的脸上都打了“马赛克”,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这时,一阵阵嘘声和笑声从班级里爆发出来,其他班级的哄笑声也传了过来……讨论:学校的出发点好吗?这种做法合法吗?为什么?教师引导:从法律上讲,学校在教室这个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无可争辩,但学校上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是显而易见的。3、知识拓展:隐私的由来这可追溯到元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已经对隐私有了相当的认识,在《圣经》中就有此提及,进入阶级社会后,隐私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等级问题的存在,隐私权被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直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日益加快,信息的交流,掌握进一步趋向便利,隐私问题才进而突出起来,也引起法学家们的重视,开始向隐私权领域进行探索;1890年有两位法学家发表了著名论文《对隐私的权利》,并提出了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和设想,自此,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世界各国被逐步发展起来。4、你说我说:①我们有哪些隐私权?②你喜欢将个人私生活中的事情告诉他人吗?③你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吗?教师引导:隐私权并不仅仅属于成年人,未成年人也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也拥有自己的隐私权。对于别人的秘密,我们也不要强人所难,尊重他们的隐私。5、我做法官:材料见书本P32我的判决结果:我的理由是:6、热点追踪: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浏览和扩散。相关链接:上网保护隐私九法①了解网上隐私政策②为个人使用电邮登记另一个邮址③不要在网上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④浏览网页后把相关记忆清除⑤确定与网络连线时资料不会外泄⑥拒绝接收任何不必要的信息⑦把电邮加密后才传递⑧浏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⑨拒绝与第三者共享资料7、智慧小结: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例如,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意图,但他的性格特质却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