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伴你练VIP免费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伴你练_第1页
1/4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伴你练_第2页
2/4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伴你练_第3页
3/4
25《短文两篇》伴你练1、填空。(10分)《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填体裁)之一,是反应和关系的一则故事,选自《》,“逐日”是之意,成语“夸父逐日”,现在多比喻;《两小儿辩日》选自《》,是涉及我国古代大思想家的故事;这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_______有关,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精神。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2分)A.夸父/与日逐走B.而日中/时远也C.北/饮大/泽D.孰为汝多/知乎第二部分:课文精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16分)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㈡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4、注音并释义。(4分)邓()林沧沧凉凉()故:河:5、翻译句子。(10分)①夸父与日逐走:②北饮大泽: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⑤孰为汝多知乎?:6、找出最富有神话色彩的两个情节。(4分)A、B、7、夸父逐日丧命,你认为值得吗?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3分)8.按要求改写语句。(6分)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为间接引用)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为直接引用)⑶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改为陈述句)9.下列语句各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3分)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⑵孔子不能决也。()第三部分:同文互读(30分)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然后答题。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①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②,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①颛顼:传说是“五帝”之一。②不周之山:山名,即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选自《列子•汤问》10.解释下列词语。(10分)昔()以()断鳌之足()故()怒而触不周之山()11.翻译句子。(6分)A、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B、折天柱,绝地维:12.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是如何解释的(用原文回答)?(6分)13.你如何看待文中对两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谈谈你的看法。(4分)14.你从共工氏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4分)第四部分:语段仿写(40分)第25课《短文两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伴你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