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课题名称地势和地形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4.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重难点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教学设备与资源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播放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视频短片)。看图片思考各属于哪种地形。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爱国热情。探究地势特点课件展示:1.地势的概念。2.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3.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动画。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学生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观察地图及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我国地势特点,画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小试身手课件展示: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中国地形”图。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3.展示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景观图片。培养读图、合作能力。承转过渡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合作研究课件展示。研究课题: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全班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专题(A组:①题;B组:②题;C组:③题),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达标反馈在空白中国轮廓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并注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学习小结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几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寻找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学生回忆回答。温故而知新。整体感知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提问: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读图得出结论: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学习主要山脉1.讲解什么是山地和山脉。2.讲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3.举例讲解山脉走向。4.课件展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指导学生分组读图完成教材26页活动1。5.指导学生在教材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弧形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