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区的分布的因素。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①图4.25“张梦的家”,②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工业与我们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读图4.24“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由于电视机内部零件复杂,学生绘制生产联系图的难度较大,故只要求学生绘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分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工业的空间分布1.引导学生读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①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②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8“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①上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板书设计:一、工业与我们工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工业的分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二、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我国工业分布大势课后练习题选择题1、下列关于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B.工业的分布发展以农业为基础C.重工业的产品主要供给人们消费D.工业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2、下列属于重工业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工业B.食品工业C.石油工业D.服装业3、四大工业基地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C.珠江三角洲、沪宁杭、辽中南、京津唐D.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4、下列城市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