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观念。能力目标1.增强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能力。2.具有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2.掌握维护公平的方法和途径。3.掌握维护正义的方式、途径。重点难点1.制度保障公平。2.努力做到守护正义。【课堂设计】情景导入陈昶屹2005年进入法院工作,2008年开始独立办案,现任海淀区法院中关村法庭庭长。十年间,他一直从事民商事、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工作,年均结案360余件,无一重大差错,曾被封为“结案状元”。2017年7月,陈昶屹入选十大“我最喜爱的好法官”,同年12月,他当选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设问: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点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重要目标,在此,陈昶屹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向陈昶屹学习,做到坚守公平、守护正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建议1.坚守公平活动一:游戏会话室(1)展示会话室游戏设计方案:①游戏内容:男女掰手腕。②游戏规则:男对女,一对一,五局三胜。③游戏形式:团队形式,男女生各五人。(2)男女生发表关于“设计方案”的第一感觉。总结:从刚才发表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这个游戏设计方案不公平。活动二:对策会话室:完善游戏规则(1)形式:以小组为单位。(2)完善内容:掰手腕的游戏规则。(3)修订要求:①规则的出发点:公平。②制定的规则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如男女比例、姿势、犯规界定、获胜评定)③规则中对获胜和失败要有明确的规定。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是具体的,公平存在于具体的规则之中,制定规则要符合公平的理念。活动三:对策会话室:自评(1)各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自评“完善规则方案”。(2)时间:2分钟。(3)公布各小组得分,展示国际掰手腕大赛的规则。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2.守护正义(1)合作交流放学后,小明刚走出校门就看见一个社会青年正在向一个同年级的男孩索要钱物,于是……探究:①在这种情况下,小明有可能采取哪些行动?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后果?②如果非正义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个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案例解析:“聂树斌无罪!”2016年12月3日,一缕火焰将写有这几个字的判决书,焚成灰尘。当日,聂树斌的亲属一行十余人一起来“上坟”。父亲聂学生坐在儿子聂树斌的坟前,一边点燃判决书,一边嘴里反复念着“无罪,无罪……”泪流不止。21年来,这是聂学生首次给儿子“上坟”。1994年8月5日,河北石家庄西郊孔寨村玉米地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聂树斌被认定为凶手,很快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时年21岁。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案再审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无罪。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20多年努力为儿子洗掉“强奸、杀人犯”的罪名,还有许多媒体人、律师、学者不懈接力,为聂案发声。“回顾聂案,最值得称道的是再审审判的实质化,体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何家弘表示,聂案的错判和其他案件有很多相似。老百姓最关注的一点是拖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能纠正。这个案子可以用来推动刑事救济制度的改革,错案救济制度的改良。“聂树斌案应当载入史册!”中国政法大学老校长、终身教授陈光中谈到,最高人民法院平反聂树斌案,体现了证据裁判、独立审判的价值,再审判决书不回避问题,细致回应聂树斌家属及律师的质疑,是努力追求司法公正的体现。设问:从聂树斌案的改判,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点拨: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