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专业基础知识讲解课件•给水系统概述•水处理技术基础•原水水质与给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目录•污水处理与排放•给水工程案例分析01给水系统概述给水系统的组成取水设施净水设施输配水管网调节构筑物对取水进行净化处理,包括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到用户,包括干管、支管、入户管等。调节水量和水压,包括水塔、高位水池、减压阀等。负责从水源取水,包括水泵站、取水管等。给水系统的分类010203按用途分类按输配水管网分类按水的来源分类分为生活给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分为集中式给水系统和分散式给水系统。分为地表水给水系统和地下水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方式定期运行方式交替运行方式水泵连续运行,水量连续供给。按需水量变化定期启动和停止水泵。多台水泵交替运行,保持连续供水,均衡磨损。02水处理技术基础水的物理处理技术01020304沉淀与澄清过滤吸附离心分离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物自然沉降,达到分离和净化目的。通过滤料将水中的悬浮物、杂质等去除,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胶体物质。利用离心力将水中的悬浮物、杂质等分离出去。水的化学处理技术氧化还原消毒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通过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保证水质安全。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中和沉淀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水中的pH值,以满足水质要求。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水中的悬浮物、杂质等形成沉淀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活性污泥法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厌氧生物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等能源物质,同时净化水质。膜处理技术超滤反渗透利用膜的筛分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等杂质,使水质得到净化。利用膜的压力差作用,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杂质,使水质得到深度净化。纳滤利用膜的电荷排斥作用,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等杂质,使水质得到净化。03原水水质与给水处理原水水质与给水处理的关系原水水质对给水处理的影响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含量直接影响给水处理的效果,因此了解原水水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给水处理方案至关重要。给水处理对原水水质的改善通过有效的给水处理措施,可以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原水中的杂质种类及危害有机物包括微生物、腐殖质、油脂等,可能引发水质恶化,影响供水安全。无机物如悬浮物、重金属离子、溶解气体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杂质对供水系统的影响杂质的存在可能导致供水系统的腐蚀、结垢、生物污染等问题,影响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供水质量。给水处理的目的和要求目的去除原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要求处理工艺可靠、高效、经济,同时要保证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确保供水安全。04饮用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的必要性保障居民健康010203饮用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处理饮用水能够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因水质问题引发的健康问题。维护生态环境良好的饮用水处理能够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饮用水处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饮用水处理的方法和流程沉淀和过滤消毒通过自然沉淀和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通过加氯、加臭氧等消毒方式,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膜处理活性炭吸附利用膜技术,如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有机物、微生物等。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饮用水处理的标准和要求国家标准水质监测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饮用水水质进行规范。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处理工艺要求安全管理根据水源和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并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加强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安全管理,防止因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