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课教法教案一、缺乏新意的政治复习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在高三政治课教学中,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就必须解决复习课没有新意的问题。进入高三,大部分政治课是复习课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缺少激情,学习效率差,只是要参加高考,不得不“认真听课”。究其原因,一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的问题:旧教材、旧知识,这对学生没有新鲜感,它与学生的求异心理相左;二是教师的问题。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固定,教学语言平淡,似笑非笑的表情,课本内容的简单机械重复,使学生对政治复习课失去兴趣。“又是政治课!”“政治老师又来了!”学生这样的感叹令自己伤神,也使老师伤心。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来上好政治复习课。二、政治复习课的新意从何而来?1、教学材料上见“新”,少用课本上的旧材料。政治课的概念、观点比较抽象,通常要以材料为载体,通过材料来说明、表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深奥、枯燥的政治观点讲解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材料。教材编写者已尽力选取好的材料,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材料滞后性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在学新课时已多次接触书本材料,到了高三再次使用,就有炒冷饭的味道。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否定书本上的一切材料,但应尽量选取功效与书本相同、最近出现的典型事例。一是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现象。比如,党的建设问题,最近几年的热点各有所不同:从“讲政治”→“三讲”→“两思”→“三个代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每年复习党的建设问题所联系的材料就各有新意。二是引用电视、报刊、杂志等播发的新材料。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的重大措施和巨大成就是现在的重要背景材料。三是联系本地建设的实际。例如,三水区委、区政府为加快三水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科教兴市”、“名牌带动”、“生态规划”的发展战略。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哲学角度分析这三大战略,学生兴致勃勃。四是联系学生自身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实际,如对法轮功的认识、择业观等。理常在而材料常新。每次学习就会有不同的体会。2、知识归纳上见“新”,忌观点的简单重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已成为现代政治科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老师只是按照教材编写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和沟通,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点状的,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复习课就要在这方面“补课”,将以往分散的相对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准确、简明、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构成相应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创新和提高的过程。但有些老师只是用更少的时间和更快的速度把平时学过的内容再点一点、画一画,以期学生在课后多记忆、多思考。这必然将教学的主环节--课堂的作用弱化了。3、知识理解的深度上见“新”。这种深度表现在:(1)学生将以往学过但未能理解的、易混淆、易出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加以分析对比,真正弄明白。如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以及它们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民主、专政与专制的区别和联系。(2)课本上的观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上见深度。学生能较以前更能紧密联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实际问题,去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基本知识4、教学方法上见“新”,忌教师一言堂。有些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以自己主讲为主,仿佛在做报告,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用心爱心专心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宣讲。虽然老师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这势必影响了复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讨在复习课中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可以将讨论式、答记者问式、讲授式、讲练结合式、学生上台讲课等方式结合起来,同时要充分运用投影、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大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教学密度。5、训...